关于组织申报2014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14-06-30 点击数:

各有关单位:

司法部2014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开始申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人请登录司法部网(http://www.moj.gov.cn/)政务公开栏目查阅《2014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课题指南》及受理课题申报的公告》并按要求认真填写。

二、指导思想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国家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重点,以推动建设法治中国为目标,为国家法治建设的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坚持应用对策研究为主、基础理论研究为辅。在注重应用对策研究的同时,适当兼顾法学基础理论研究。鼓励开展有针对性的应用对策理论研究和有前瞻性的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注重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

三、课题类别和资助经费标准

(一)课题类别

课题类别分为重点课题、一般课题、中青年课题和专项任务课题。

(二)资助经费标准

1、重点课题:最终研究成果为正式出版物的,资助经费不超过10万元;最终研究成果为非正式出版物的(包括论文、报告等),资助经费不超过6万元。

2、一般课题和中青年课题:最终研究成果为正式出版物的,资助经费不超过5万元;最终研究成果为非正式出版物的(包括论文、报告等),资助经费不超过3万元。

3、专项任务课题:司法部不资助经费,课题申请人或申请单位自筹经费。

四、申报要求

(一)申请者条件

1.申请者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申请者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对申报课题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有足够时间专心研究。

3.申请者(课题组全体成员)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申请重点课题者,课题主持人须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副厅(局)级以上职务;申请一般课题和专项任务课题者,主持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正处级以上职务或已取得博士学位;申请中青年课题者,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年龄均不超过39周岁(1975年9月20日后出生),并且均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正处级以上职务或已取得博士学位。

(二)申报注意事项

1.申请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专项任务课题者,需提供主持人的资格证书(职称证书或学位证书或人事部门的职务任免文件)复印件一份;申请中青年课题者,须提供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的资格证书(职称证书或学位证书或人事部门的职务任免文件)复印件各一份。没有证书或任免文件者,需出具所在单位人事部门书面证明。

2.每个课题主持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课题的申报;其他参加人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两个以上(不包括两个)课题的申报,否则主持人或参加人申报材料无效。

3.申请课题,原则上需有不少于三人组成的课题组;确实认为本人已有足够的研究成果,有能力和时间按期保质完成研究任务的,可以单独申报,无需专门组成课题组。

4.专项任务课题的申请者须自筹3万元以上的研究经费(不含出版经费),并附经费资助单位的证明材料。

5.课题题目:《课题指南》(见附件1)为课题的研究范围,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申报题目原则上从《课题指南》中选定,也可适当变动;有重大研究价值的课题,可不受《课题指南》限制;中青年课题和专项任务课题题目可以自拟。

6.课题研究成果形式包括专著、编著、译著、教材、论文、研究报告、调查咨询报告或其他。研究成果为专著、编著、译著、教材的,须正式出版;研究成果为系列论文的,重点课题的课题组须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3篇以上,其他课题须发表2篇以上;研究成果为研究报告、调查咨询报告的,须有省(部)级以上单位出具的采用证明。

7.课题的研究期限一般为两年。

8.正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科技部等同一或类似研究内容课题人员不得申报。

五、申报办法

(一)申请者请认真阅读《课题指南》,按照要求填写《申请评审书》(见附件2)。

(二)2014年9月12日前将A4纸打印的《申请评审书》一式11份(含原件1份,资格证书或证明只需1份,放在原件材料中)报送科研处项目管理科,电子版发送至kyc7655656@126.com

联系电话:87655571

科研处

2014-6-30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邮编:050061   

电话: (0311)87657626 

版权所有 © 河北经贸大学

科研处二维码
智库服务中心二维码
经贸青椒圈